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良禽择木而栖

来源: 2020-02-17 00:07

良禽择木而栖

2019年台青登陆再创新高

2019年,台湾青年登陆创业就业意愿与人数再次达到新高。

在台湾陷入“闷经济”环境的情形下,台湾年轻人看不到向上提升的机会,而大陆高速发展具备非常大的发展机会和潜力,令越来越多台青不愿留在岛内坐困愁城,纷纷来到大陆求学、就业、创业,他们期望能够搭上大陆高速发展的快车,成就自己的青春梦想。

大陆方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以及惠台措施的出台,为台湾青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各地陆续建成的青创基地更为台湾青年提供了优质的创业环境和优惠的创业政策。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台湾岛内经济形势不好,使得年轻人不得不将目光转向一水之隔的大陆。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感召下,登陆创业就业成为了时下台湾青年流行的择业选择。

在火炬高新区,一家家台湾高新企业在这里集聚;在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一批批台籍领军人才在这里安家落户;在两岸众创空间内,一个个由台湾青年创意发想的点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厦门已成为台湾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首选乐土。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共有近500 个台湾青创团队、逾3200 位台青在厦门开辟创业就业“新天地”……一连串的数字、生动诠释着台湾人才逐梦大陆,“登鹭”发展的澎湃热潮。

“北上广深的办公生活成本高,像北京中关村,仅仅一个开放式的工位月租就要上千元,这是我们没有办法承受的。而厦门不仅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和青年公寓,还为台籍创客提供创业启动资金,这让我们感受到了厦门求贤若渴的诚意。”台湾创客郑圣伦告诉《台海》杂志记者,当初看到厦门招募台湾创客的条件如此丰厚,他只是一笑了之,并未放在心上。不成想,郑圣伦之前在台的创业成绩却深深打动了对方,厦门方面负责人专程飞往高雄约谈,彻底打消了他心中的疑虑。当他进驻厦门市软件园三期,便享受到了集美区高达1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支持。正应了那句老话;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与郑圣伦有相同经历的台青创客近几年来屡见不鲜。访遍全台也找不到投资者的他们,来到大陆后却很快遇到赏识自己的伯乐,这让很多人在最初都以为遇到了骗子。当他们走进环境优越的两岸青创基地办公,搬进温馨整洁的青年公寓,拿到沉甸甸的创业扶持基金,才大梦方醒:原来真的有人愿意投资自己这支“潜力股”!

新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沃土,更需要一批批高素质人才来共同开创。为进一步凸显厦门对台优势,吸引和集聚台湾青年来厦实习、实训、就业、创业,厦门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厦创业就业系列政策,从创业场所、资金、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予以扶持。以最大诚意、最强力度吸引台湾人才创新创业,打造台湾人才“登陆”的第一家园。

目前,厦门市区两级出台的专门对台人才政策文件多达11 项,内容涉及对台人才内容的政策文件不少于26 项。现在厦门全市众创空间203 家,其中,国家级35 家,省级51 家。

在一品威客创客空间(简称一品创客),记者见到了一品创客联合创始人、CEO田承明,他也是位台湾人。田承明介绍,针对来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一品创客专门推出定制化差异服务。从2015年运营至今,一品创客累计入驻的台湾青年创客总数超过200人,平台累计孵化台湾团队90家,获得国台办颁发的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科技部颁发的“国家级众创空间”等荣誉。

 

多元平台让台青无后顾之忧

2019年,对于台青王孟筠是丰收的一年。2017年,王孟筠从台湾东海大学博士毕业,随后其通过网络,应聘至广西师范大学任教,成为该校首位台籍教师。她不但受惠于国台办31条惠台措施,也受惠于广西提出的80条惠台政策,2019年成为广西师大正式编制,为广西纳入事业编制的台籍第一人,也在这一年被授予广西“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王孟筠希望台湾青年要有信心,在大陆奋斗不是为了领优惠补助,而是为了发展长才,找到梦想的舞台,所以希望台湾青年可以放开心胸多到大陆看看,不论是毕业到大陆参加研讨会、交流团、或是在台参加西进大陆系列讲座,都可以更了解大陆状况,也希望她正面的经验可给台湾青年更多的信心与鼓励。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到大陆打拼,或就业,找到挥洒才华的舞台;或创业,力争闯出事业新天地……

让每个到大陆创业的台青少走冤枉路,更专注于自己的项目,花更少时间拓展人脉,这是目前北京华硕工场总经理、台青李伟国正在做的,“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平台能遍布全大陆,哪里有台湾青年想创业,哪里就会有他们的身影,台湾青年只要放心到大陆创业,那剩下的问题交给我们就可以了。”截至2019年,华灿工场现累计孵化两岸近300家团队,未来将持续布局珠海、杭州、武汉等地,帮助更多台港澳及海外华侨在大陆发展。

2019年3月,华灿工场入驻高雄,与欧洲排名第一的创新加速器Rainmaking Innovation、高雄东南亚商协会、台湾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签署战略合作,此举为推动两岸经贸交流迈出了一大步。李伟国表示,华灿工场将作为在大陆接口,协助想到大陆一展长才的团队落地,邀请在大陆发展的台湾青年回台湾、大陆青年到台湾分享经验,让两岸资讯无缝接轨,促两岸创业青年共同“发大财”。

文娱产业,是近年来两岸合作的热点,但之前苦于没有政策支持,两岸的合作一直没有特别深入,2019年11月,“26条措施”的出台,给了两岸文娱界更多的可能性。

2019年11月,大陆出台的“26条措施”中专门设置了鼓励台湾企业和个人参与大陆旅游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以及允许台湾文艺工作者进入大陆文艺院团、研究机构工作和研学的举措,恰好呼应台湾文娱界的需求。对此,台湾“中国信托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副总经理邱明慧认为,如果两岸文娱界人士能借此机会深度融合,将有机会打造出走向全球市场的华语作品。

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院长曾学文长期致力于两岸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工作,他认为,“26条措施”是对“31条措施”的深化和扩大。他以两岸文化艺术交流为例,过去这一类交流以单位为主体,这次把个人也纳入进来了,可为台湾年轻人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也能为大陆文艺团体和机构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两岸青年需要更多实质合作

台湾青年联合会理事长何溢诚则透露了他观察到的一个现象:以前台湾年轻人主要用Facebook和Line等通讯方式,现在用微信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是因为只要来过大陆参访或者在大陆工作过的人,为了和大陆朋友保持日后的联系一般都会使用微信。“借助互联网技术,两岸在沟通和互联上越来越便捷,对两岸交流无疑有正面推动作用。”何溢诚说。

台湾新党新思维主任候汉廷表示,在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台湾先天性缺了一块,落后于大陆。台湾创业氛围也不盛,相关部门没有给予太多扶持,申请设置障碍和关卡。而大陆创业氛围宽松,还有天使投资等有利条件。因此,台湾青年如果想从事互联网创业,必须先到大陆,理解大陆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才能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同时,他还指出现今仍有不少台湾青年对大陆有误解,要让他们多通过这样的活动认识到大陆模式的发展和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性,并在交流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让台胞越来越喜欢大陆。

“良禽择而木栖”,只要有机会都会想来。从近两年的台湾民调的数据就可以看出来,希望过来发展的台青超过50%,这是一个很大的潮流趋势。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台湾竞争力论坛学会大陆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清贤如是说。

大陆的吸引力是非常诱人的,但有些人由于政治上的不理性,导致不少台青在选择上有所偏执。但我始终觉得学术上的这些东西,不应该有这样不理性的成分在。对台湾来说,大陆是一个发展的机遇,这样一个发展机遇,大家都想参与进来。

 “有实力的台湾青年,应该走出舒适圈,放下‘小确幸’,多到大路走走。”海峡两岸青年交流协会执行长郑博宇一语道破两岸青年拉近距离的关键。的确,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今天,两岸青年是否愿意加深交流合作,很大程度取决于自己的内心。通过海峡青年论坛等活动的举办,越来越多两岸青年凝聚共识,拉近“年轻的心”,建设“共同的家”。

到一个地方发展,黄清贤有两方面的提醒。一是主观的,就是自己要有能力。自己要不断地充实,对不断遇到的困难能够坦然面对并加以解决,不管到任何地方甚至留在台湾,都该如此。二是客观的,虽然两岸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但还是存在差异,毕竟成长的经济背景不同造成生活方式等有差异。到大陆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收集资料有一个体认的过程,或者最好自己亲自过来看,了解自己到底适合与否,决定是否留下来,又该往哪个方向发展等。有些人兴致勃勃地过来,可是毫无准备。做任何事都一样,如果没先去了解,就去做,也不一定能做得好。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