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定风波,待春归

来源: 2020-03-03 20:26


台赛摄影师郑晓东聚焦厦门


定风波,待春归


口述/郑晓东  整理/《台海》杂志记者 吴乔莺


2020年,注定是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年份,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冲淡了往日的热闹年味,让这个冬天格外寒冷。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我奔波在城市战疫的一线,用镜头记录下了许多动人的画面。这些点滴融汇成冬日的暖流,驱散了凛冽的寒风,给予了我们希望与信心——无论如何,风波有定时,寒冬过后春将至。



医护人员支援定点医院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投入一线救治工作。图为医护人员为自己加油。



逆行,三次探访定点医院

疫情当前,作为媒体工作者,坚守岗位,向民众呈现最及时、本真的新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春节,我除了正月初一休息了一天之外,其他时间我坚持到一线进行拍摄,不知不觉间,也成为了这个城市的“逆行者”之一。

我拍摄的其中一个地点,就是厦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定点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

我还记得, 1月22日,我跟随厦门市领导一起前往杏林探访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关于应对疫情的准备工作,这也是我首次进入杏林分院进行拍摄。

当时杏林分院刚收治了一名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男性患者,这位患者先前曾于武汉地区经商,于2020年1月返回石狮并出现低热、咳嗽等症状,到杏林分院隔离治疗的第二日,也就是1月23日确诊为厦门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

抵达杏林分院拍摄的那天,我已做好了力所能及的防护,穿上白大褂、戴上医用外科口罩,但面对情况尚未明朗的疫情,出于本能,心中还是略有不安。这不由让我想起了2003年非典疫情时期,当时我是一名刚入职三年的摄影记者,由于经验上还不是很丰富,所以一线拍摄的任务主要由老摄影记者去完成。2020是我从业第20年,我也从一名摄影新人成长为摄影部主任,所以拍摄的任务便转移到了我的肩上,即便心中害怕,也得硬着头皮向前,这也算是一种责任与信念的传承吧。

当天拍摄时我们现场察看了杏林分院的专用病房、医疗设备等,了解医院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方案、处置流程和专用病房、医护力量、医疗器械、物资准备,以及全市发热门诊的设置等情况。通过视频,市领导还和患者进行了沟通交流,表示关怀,病房内的设备很齐全,患者也得到了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

第二次到杏林分院进行拍摄是在1月28日,第三次则是在2月2日。通过这几次的拍摄,我感受到,厦门对于这次疫情备战工作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无论是政府还是医院都密切关注着新冠肺炎疫情动态,各项防控工作正科学、有序、规范地开展中,这也让厦门市民们更加安心。


01>医护人员支援定点医院厦达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投入一线救治工作。
02>2月9日,由16家三级医院264人组成的厦门第三批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从高崎国际机场搭乘厦航包机飞赴武汉。



敬佩,一群让我刮目相看的年轻人

在拍摄战疫的过程中,我见到了非常多勇敢“逆行”的医护人员,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90后的年轻人。说实话,因为90后一代和我的年纪差距比较大,我们之间存有代沟,所以,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和这个社会的许多人一样,总戴着一副有色眼镜去看待这群年轻人。但这一次,在这群“逆行”的年轻人的身上,我看到了青春的力量与勇气,这让我不由得心生敬佩,对他们刮目相看。

在我拍摄的照片中,有一张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画面中一位穿着白大褂的,看起来略显瘦弱的90后女医护人员一手紧握着身边那位穿黄色衣服的前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朱海华的手,轻声向朱海华描述她遇到的困难,认真讨教经验。这张照片是我第三次到杏林分院的时候拍下的,当时为加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医疗救治力量,市卫健委从市属主要医疗机构中选拔了51名骨干医护人员作为第一梯队,对杏林分院医疗救治团队进行支援补充。

当天杏林分院为这些医护人员举办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欢迎他们加入战斗,这个年轻的女医护人员就是其中的一员。我之所以被这一幕打动,是因为我在这名女医护人员的身上,看到了一份坚定与勇敢。她是那样年轻、那样瘦弱,在家中一定也是备受宠爱、少历风浪的女孩儿,当她在与前辈讨教问题时,我可以感觉得到她的身体在微微颤抖,似乎还是有些紧张,我想她一定和当初第一次进杏林分院的我一样,正在努力克制着内心潜在的恐惧。知危难,却仍旧奋不顾身、迎难而上,才是真的勇者。在她的眼神中,我没有看到半点闪躲,这是值得尊敬的,也是令人动容的。

在举办欢迎仪式的过程中,我还看到许多参与支援的90后医护人员在一起合掌加油,为自己鼓劲。他们或许在经验上稍嫌稚嫩,但他们却有着身为医者、救死扶伤的赤诚之心,有着属于90后的青春、热血与勇气。

从我个人的角度,我其实很想一一记下这些90后医护工作者的名字,认识一下这些勇敢的年轻人。但从一个摄影记者的角度,我还是选择了旁观者的姿态。因为,首先在拍摄的过程中我希望让画面自然发生,其次是因为欢迎仪式后医院的老前辈们也在现场为这些年轻的医护人员讲解防护知识,并示范口罩佩戴的正确方法等,这些知识对于医护人员十分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我不愿做过多打扰。




01>战疫期间,厦门地铁保洁员正在对地铁站的护栏、入闸处进行仔细清洗、消毒。
02>万翔现代和万翔网商公司的生产线上仍然有工人在忙碌着,确保市民能在抗击疫情期间,通过电商渠道获得日常所需生活物资。
03>元宵节,中天朗洁(厦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仍在24小时加班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酸性次氯酸消毒液,保障防抗疫情消杀用品供应。公司董事长涂斌在年前摔伤左脚,但仍拄着拐杖坚守一线督工,为加班的员工鼓劲加油。
04>厦门奕安防护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05>国家电网的移动应急电源车在弓立(厦门)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楼下保障生产。


温暖,隔离病毒但不隔绝爱

厦门作为一个美丽的旅游城市,是许多游客心目中的旅游胜地,每逢假期,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游客便会来到这里,体验厦门的风土人情。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前来厦门旅游的游客减少了许多,但仍有一些深受厦门吸引的游客还是来到了这里,其中就包括一些湖北籍游客。

1月23日,由于武汉启动“封城”,许多来厦旅游的湖北籍游客滞留厦门。这本是一段让人觉得烦闷的经历,但在厦门有关部门、单位、涉旅企业等的努力下,许多湖北籍的游客体验到了不一样的厦门温度。

“厦门真的很温暖,厦门人真好!”是我前往接待湖北籍游客的两家定点酒店进行拍摄时听到次数最多的话,许多湖北籍游客在交谈时都向我表达了对厦门的肯定。他们告诉我,虽然疫情打乱了他们原本的行程,给他们留下了一定的遗憾,刚开始入住定点酒店时他们心里也带着一些情绪,但来自厦门无微不至的温情与关怀,着实暖化了他们的心。

我在酒店里留心观察,发现他们的服务真的做得很细致,酒店工作人员都温和有礼,颇具耐心,有的负责消毒、测量体温,有的负责安抚情绪,还贴心地为这些湖北籍游客准备了方便面、水果、厦门特产等食品,针对不同年龄的湖北籍游客,还提供了相应的书籍与玩具……说实话,这些举动也是让我觉得很感动的。湖北疫情严重,在一些地方,许多湖北人因此受到牵连,遭受一些冷遇,这是令人惋惜的。事实上,我们需要隔离病毒,但不能隔绝爱,厦门对于湖北籍游客的接纳和关注,体现出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厦门的温暖不只体现在定点酒店的服务上,还体现在口罩厂的生产线上。因疫情发展口罩需求大大增加,厦门的许多医疗用品公司紧急行动,召回工人,马不停蹄地加班赶制生产。我2月3日在弓力(厦门)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的口罩生产线拍摄时看到,工人们加班加点地投身一线,铆足干劲生产,一连几个小时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他们的工作虽然平凡,但在这个非常时期中又显得格外伟大,他们虽然默默无语,但是却尽己所能地为防控疫情出一份力。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这场战疫着实不易,但我相信,这场战役终将迎来胜利,只因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在每个平凡的岗位上,你都能见到这些奋力拼搏、认真抗疫的身影,他们点亮了希望与未来,也终会唤来春色满园,幸福人间。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