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温三农”与“去依附”

来源: 2020-05-25 11:58
世界局势风谲云诡,美国挑起贸易争端,英国急于“脱欧”,全球两大金融中心都忙着与国际秩序脱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庚子年的春天,又遭遇严重疫情,全球经济衰退的魔咒顷刻变成现实。
对此,如何才能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呢?建议大家读一读温铁军教授《去依附》一书。
温铁军给这本书加了一个副题:“中国化解第一次经济危机的真实经验”。
或许有人要问:什么?中国有过经济危机?
这个问题还是留给书本去回答,我们先来看看温铁军的答案:历次面对经济危机时,农村不仅像海绵一样吸纳了大量货币,也像减压阀一样有效降低了全社会的通胀压力;最终,通过“三农”红利的释放,使得新中国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温铁军是谁?除了有个“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头衔外,还有个外号叫“温三农”。是的,他是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难怪他的著述,皆与“三农”有关。
温铁军并不像个别学者,浪得虚名。1951出生的他,17岁就到山西汾阳插队,之后参军、当工人。他自己说:“我就这样在社会的底层滚爬,滚出了一身泥巴——我不再是一个传统的读书人出身的小知识分子;至少,我懂得了农民,懂得了士兵、工人。”1979年,温铁军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的是新闻,最终却选择了研究“三农”问题。毕业后,分配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研究室,屁股还没坐热,就到了中央农村工作政策研究室,后来又到了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担任过原国家体改委副秘书长、《中国改革》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退休后,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也许是受新闻专业的熏陶,温铁军一向注重社会调查。他说自己的脚头比较“野”,常常中午刚回北京,下午买张车票又走了。国内几乎都跑遍,还曾用4个月时间,骑摩托车跑了8个省,住过老农家、废窑洞;国外也走了40多个国家,印度的游击区、巴西的贫民窟都去过,还与墨西哥的“蒙面军”打过照脸。
但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温铁军,却从不使用时髦概念,更不生搬硬套抽象玄虚的名词;他的着力点始终放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上,始终把中国的问题放到国际大背景和世界大潮流中去解剖。
他有独到的见解,他眼中的“三农”,顺序不是“农业、农村、农民”,而是“农民、农村、农业”。因为,“农民在‘三农’问题中是第一位的,农业问题只是派生的。”所以,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中国的农民很不容易,我常常觉得,9亿农民就像希腊神庙里的柱子,他们托起了大厦。农民很多,但是真正关注农民的人不是很多,替农民说话的人也不是很多;而温铁军就是中国农民的代言人。”
说完了“温三农”,我们再来说说他的“去依附”理论。
为什么用“去依附”这个词作书名?温铁军说,“去依附”是埃及思想家萨米尔·阿明学术观点的核心。阿明是第三世界“依附理论”的提出者,也是西方中心主义的批判者。阿明认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是一种依附、被剥削的关系。在世界经济领域中,存在着“中心——外围”层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构成世界经济的中心,发展中国家处于世界经济的外围,受着发达国家的剥削与控制。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就应当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赖。
对此,温铁军高度认同。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温铁军在书中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危机。他说,这要追溯到1935年民国政府的依附性币制改革。这项改革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工商业96%左右的资本用于投机。所以,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既要处置民国延续下来的长期高通胀,又要应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新矛盾。在没有黄金和硬通货储备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靠回归传统农业的土改,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既吸纳增发货币,又换取增量农产品稳定供给,帮助城市压低了物价、抑制了投机,最终实现了经济软着陆。当年摆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依附,走出经济危机的过程,对中国此后几十年的路径选择具有奠定基础的作用。1979年-1980年出现了外债危机,国家也是及时给农村赋予了自主发展权,并且在1979年正式实行“双轨制”,造就了农村百业兴旺、带动内需、拉动增长的局面,再次缓解了危机。21世纪初,中国在连续遭遇全球化转嫁来的“输入型危机”的挑战下,提出了生态文明转型战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也是要依靠农民,实现去依附。
对此,有人认为,还是继续城市化,因为一个人进城,能带动十几二十万的投资,如果3亿农民成为城市人,如果有70%的城镇化率,那就是近六十万亿的投资需求;但温铁军不以为然。
温铁军认为,城镇化带来的增长是以污染和环境破坏为代价;再加上中国对冲外汇和承接外资流入而大规模增发货币,已成世界第一大金融总量国家,又因为人民币不是世界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不可能走美国式金融资本扩张的道路,任其下去,客观上将导致金融风险的积累。对此,中国还是要“去依附” ,而“去依附”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要用乡村资源货币化来吸纳现在过量增发的货币,扩大乡村资源和物业的价值化增长空间,也就是通过“生态资本深化”的体制改革,以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为,把过去工业化时期的平面资源开发,变成生态化时期的空间资源开发,是“山水田林湖”综合系统的开发,就会形成巨大的财富量,而这个恰恰又能推动“货币换锚”——把依靠美元外储对冲增发货币造成的金融深度“依附”困境,调整到依托国家资源的价值化需求来增发货币。如此,在应对美国把我国当作主要对手的变局中,也就有了软着陆的基础。所以,温铁军说,中国现在转型到生态文明战略,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重归“去依附”的努力,同样是一场伟大斗争。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