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孵化更多台湾青年的梦想-两岸青创基地完善线下拓展线上

来源: 2021-01-15 11:40

厦门北站青创基地“手创青村”活动。

2020年,厦门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得到新的提升,台湾青创基地的建设不断趋于规范化、专业化,针对台湾青年特点提供更为有效的一站式、接地气辅导。2020年,厦门还有5个台湾青年创业基地:集美区海蛎文创基地、匠仕厨卫系统专业化众创空间、厦门北站台湾青年双创基地、思明区创想公社、台青创客家入选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名单。厦门这片创业热土,正孵化着更多台湾青年的梦想。

 

解读最新创业政策进行针对性帮扶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1个团队到60多个团队……2015年,跟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海蛎文创空间应运而生。经过五年的沉淀,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如今,这里俨然成为广大台青在大陆逐梦的家。

谢雯亦便是其中一位。她在台湾就成立过音乐工作室,也想把自己的音乐教育理念带到大陆,促进两岸交流。2019年,谢雯亦先是到厦门就业,而后入驻海蛎文创基地,在基地帮助下注册了音乐教育服务公司,主打音乐启蒙教育,并顺利开了第一家门店。入驻海蛎文创基地后,除了经常享受基地提供的运营企划辅导、法务专题等讲座外,基地还协助她申请到每月一千元租房补贴,让她感受到如娘家一般的温暖。

一直以来,海蛎文创空间努力扮好“娘家人”的角色,致力于打造集美两岸家园。今年疫情期间,不少企业陷入发展困境,海蛎文创基地负责人李尤晏也总是耐心为其提供专业指导。事实上,从3月起,海蛎文创基地便推出同心战“疫”线上服务月活动,开通直播平台为台胞们答疑解惑。直播中,主播们亲切地聊着在集美的“医、食、住、行”,提供疫情期间的政策解读、心理咨询、法律实务、财税宣导、商业转型、健康厨艺等公益辅导,实时线上互动,让两岸同胞感受真实的集美温馨家园。

台湾90后青年柯顺泉更因为热爱汉服、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在这里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今,他还是集美区汉服汉礼文化交流协会的副秘书长。

作为海蛎文创空间的专职创业导师,李尤晏团队致力于为有梦青年提供方向指引。海蛎文创空间创立之初,入驻基地的企业寥寥无几,台企数量更是为零。为了让海蛎文创空间发挥更大的作用,李尤晏决心从吸引台企加入入手。那段时间里,她紧跟时事动态,设法了解哪些活动有台企参与,通过参与活动结交台湾朋友,并积极向其推介海蛎文创空间。为了避免在厦台企“水土不服”,在每个季度工作座谈会上,她还定期解读最新创业政策,根据台企需求进行针对性帮扶。在李尤晏的努力之下,海蛎文创空间名声渐响,越来越多的台企为海蛎文创空间的周到服务所吸引,主动申请成为其中的一员。今年又有5家台籍企业落户基地。

 

打造“一条龙”服务的创新孵化平台

海蛎作为厦门的盛产之物,具有顽强不屈、生生不息的寓意,象征着莘莘学子坚持不懈的创业精神,而这也是“海蛎文创空间”这一名字的寓意所在。依托天下集美公司在文化传媒方面的优势,海蛎文创空间自成立以来,就重点扶持新媒体、短视频、数字创意、视觉影像、高新技术领域等产业项目,通过招募两岸青年创业团队、本地大学生团队、北上广高新技术企业等,打造两岸青年共同创业生活圆梦平台、产学研孵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转移承接基地。

李尤晏告诉记者,2020年,集美区是县域集成改革,两岸融合试点区,接下来他们要打造一个线上线下平台,不仅是文化交流,还要促进入驻企业在经贸上的发展,让更多的台企能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同海蛎文创空间一样入选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的,还有匠仕厨卫系统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厦门北站台湾青年双创基地。

记者了解到,匠仕厨卫系统专业化众创空间于2017年营业,围绕“健康家居”专业化领域,借助平台技术研发能力,为入驻企业打造一条龙服务的创新孵化平台,帮助更多团队、企业的项目落地市场化运营。目前,匠仕厨卫系统专业化众创空间有近60个两岸创新创业团队入驻。

匠仕厨卫系统专业化众创空间旨在帮助两岸人才等有志青年实现创业梦想,发现及培育文创行业具发展潜力的“种子”微小创业项目。一直以来,匠仕厨卫系统专业化众创空间都积极充当两岸企业“保姆”的角色,为企业提供一条龙的服务。提供的场地是否满足创业者的需求、在厦台青可以获得哪些创业补贴、疫情期间如何帮助企业降低创业和经营的成本……他们的贴心服务,让不少入驻企业都感受到了温暖。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匠仕厨卫系统专业化众创空间取得了一系列荣誉:“福建省省级众创空间”“厦门市市级专业化众创空间”“厦门市市级众创空间”……在今年3月,成功入选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

 

走村创作建立对当地最直接的认知

开放式的办公空间,色彩明快的墙壁,墙上还绘有画风清新的台湾城市图文介绍……在厦门北站台湾青年双创基地,该基地创始人之一的左星星正与团队一起忙绿,着手准备推广第二届海峡两岸马戏亲子文化节。

诚如厦门北站台湾青年双创基地执行长刘柏萱说,近年来,“两岸一家亲从小心连心”研学体验营、两岸青年创作工作营、马戏亲子文化节等两岸有较高知名度的研学品牌活动,北站基地都是主要的缔造者、参与者。

厦门北站台湾青年双创基地有着一支活力四射的工作团队,他们热爱生活,从不因忙碌工作而放弃玩乐的时光,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每一个工作中。“柏哥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玩可以很尽兴,但是工作同样要高效,二者可以并行,他给我们打开了新的思路,让我更懂得生活。”这是曾在这里实习过的台青陈柏勋、林育霈和朱冠宇最大的感受,他们口中亲切地称呼为“柏哥”的正是刘柏萱。他在平日里对实习生有着严格的要求,但也会在下班时带着他们聚餐玩乐,发现工作之余生活的美妙之处。

“文创”“文旅”“研学”“教育”是厦门北站台湾青年双创基地的四个关键词。10月25日,“手创青村”2020年集美区两岸青年乡创研学创作工作营的开营仪式在集美大社举办。来自两岸的45名大学生(其中台生22位)在两岸设计、社工领域的专家带领下,以“手创青村”为主题,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走进集美4个村居进行设计创作,成品则由厦门北站台湾青年双创基地带领的台青团队,继续进行创作衔接,最终实现成果落地,共创美丽乡村。

据左星星介绍,这已是他们举办的第五期两岸青年创作工作营,以“集美研学记忆”“城市创生”等为主题,整合集美区两岸研学及文教资源,携手两岸青年融入在地,共创共生,前4期活动已吸引91名两岸青年参加。新颖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创新的作品、专业的评审,得到了历届两岸师生的一致好评。这种以实际标的物为创作标题,以导师带团队的方式集中式产出,让青年的梦想从纸上走进现实,走进社区老百姓的身边,真正实现了两岸青年的融合发展。

在他们的努力下,集美后溪社区书院经过改造,提升为“两岸青年共创社区”,后溪城隍庙周边的几处民居也摇身一变,成为“黑猫树屋两岸青年文旅基地”“182两岸青年聚落”,频繁与社区居民、亲子家庭开展亲子厨房课堂等活动,推动两岸青年深度融合。

借由实地走访走村创作等模式,台生们对厦门、大陆的整体环境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燃起了他们到这里工作的向往。因为这样的体验,已有不少人择留在这里就业。用刘柏萱的话来说,“我们用文创的理念服务‘研学’和‘教育’,将台湾的优势资源带进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基地还启动了两岸女性交流活动,她们不受地域的局限,定期组织在线交流成长感悟、分享专业技能,共享美好生活。

厦门北站台湾青年双创基地自2016年6月正式对外运营以来,截至目前,累计入驻基地的台湾创业团队已达57个,由来自两岸的140位年轻人组成,近几年在两岸开展过几十场培训讲座。2020年4月24日,厦门北站台湾青年双创基地更荣获第十七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标兵”。

作为一个专门为台湾来厦就业及创业青年提供服务的孵化平台,厦门北站台湾青年双创基地正一步步成长为两岸年轻人就业创业的交流平台。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