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出水才见两腿泥

来源: 2021-05-27 11:10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读书界掀起了一波红色经典书籍阅读热潮。这引发了我深深埋在心里的记忆。

我出生于1950年代末,到了十来岁,想读书,却因文化大革命,学校被迫停课,只好搁置。学校复课后,小学、中学语文课本内容,大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

这对于求知欲正旺盛的我,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就千方百计寻找一些课外书阅读。初中时,我的同桌,上课时常常心不在焉,偷偷摸摸地在书桌下阅读课外书。好奇心驱使我想知道他读的究竟是什么书?他带来的课外书,几乎没有封面,也没有封底,书页也已泛黄。心里想,该不会是黄色读物吧?直至有一次,语文老师忍无可忍,没收了他的“私货”,我才知道,他正在读的书,叫《野火春风斗古城》,但第二天,老师就将书还给他了,只是跟他说,课堂上还是要认真听课。

有了老师的“纵容”,我便恳求他将读过的书借给我,他也欣然应诺。我先是读了《野火春风斗古城》,但自此,内心世界像决了堤,汹涌澎湃,一发不可收。于是,就一再地纠缠上同桌,问他究竟还有没有此类书?

一天中午,同桌说,带我到一个好地方,但不允许与外人言。

那个地方,是同桌姑父的旧居。他姑父、姑姑是中学老师,都在广州任教,旧居委托同桌的父母看管。

旧居就是一栋普普通通的闽南红砖厝,除了同桌父母住的房间外,其他房间都上了锁,从窗户看进去,里头放的杂物也大多是些旧家具。

那天,同桌的父母下田不在,他便偷偷取出一串钥匙,打开其中一个房间。瞬间,一股霉味扑鼻而来。同桌迅速将其中一堆杂物掀开,我的眼睛顿时一亮:书,全是书!这些书,大多已经褪色,且已面目全非,但那些书,或封面,或扉页,或封底,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名字,却让我永生难忘:《林海雪原》、《青春之歌》、《三家巷》、《红岩》、《铁道游击队》、《欧阳海之歌》、《保卫延安》、《红旗谱》、《苦菜花》、《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形容当时的感受,只知道自己的心跳加速,既紧张又兴奋。倒是同桌显得非常冷静,他跟我“约法三章”,不准“告密”,不准在校阅读,不准借予他人。

就这样,我开始了煤油灯下如饥似渴地阅读起这些来之不易的课外书的时光。

我读《红岩》,我钦佩江雪琴江姐。红岩开头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已经在我心中树立起来。当她获悉丈夫牺牲时,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擦干泪水,重新站了起来。因为她知道托付给她的命令还没完成,她只能舍小家为大家。在渣滓洞,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严守党的机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竹签子是竹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新中国的黎明已然到来,《红岩》的描写让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我读《保卫延安》,我记住了彭德怀将军的一句话:“我们要像扫帚一样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 

我读《青春之歌》,那个曾经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林道静,在那一段中华民族陷入迷茫的特殊时期,她没有选择沉沦,而是选择了奋斗,选择了与命运抗争;她的信仰是共产主义,她的理想是完成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在革命道路上,她始终意识到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才能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我读《林海雪原》,我记得作家曲波在开篇时写道:“‘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这是《林海雪原》全书的第一句话,也是我怀念战友赤诚的一颗心。”随着阅读的深入,作品中的英雄群体跃然纸上,我的心底也从此埋下了英雄主义的种子。

就这样,我阅读了后来被称作红色经典的一系列作品。

如果有人一定要问我,这些红色经典对我有何影响,还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但我知道,那年考大学,我的作文成绩全县第一,这无疑得益于那个特殊年代我对红色经典的痴迷;但我知道,当年考大学,填报志愿时,中文系是我的首选,我曾梦想将来的自己,也能成为像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作者)、马烽(《刘胡兰传》作者)、李晓明(《平原枪声》作者)、冯志(《敌后武工队》作者)、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作者)那样的作家;但我知道,我考入大学的第二年,便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申请书的时候,呈现在我的眼前是一个个红色经典中的英雄人物;但我知道,我参加工作后,每次出差,最想去的,就是红色经典中写到的地方。1980年代初,我到过天津日报社,接待我们的报社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散帼英,沉稳干练,秀外慧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回程时,方知道她就是《红旗谱》作者梁斌的夫人,我怪自己孤陋寡闻,否则,一定跟她合个影。1990年代中,我到了黑龙江日报社,特意到牡丹江,穿越在白山黑水间,我沉浸在当年杨子荣们穿林海跨雪原的场景。2000年代初,我到过重庆,来到渣滓洞,我想起江姐,想起小萝卜头,眼泪夺眶而出。

“出水才见两腿泥”,如果还是有人一定要问我阅读红色经典有什么收获,我想用《红旗谱》里主人公朱老忠的这句话作答。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