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台商王培旺一家: 茶香绵长,承续别样生意经

来源: 2021-12-22 10:01

“这一次的采访,算是给我父亲的一个纪念礼物。”随着谈话的深入,台湾两岸情经贸交流协会秘书长王乃仙再次回忆起与自己的父亲,厦门尊品茶叶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王培旺的点点滴滴。包括父亲是如何带着一家人从台湾到厦门,历经艰辛打拼出一番事业;又因为满怀热忱,而坚持搭建一个参展的平台帮助台商到大陆开辟市场。他们既是父女,也是工作伙伴,王乃仙敬佩父亲的格局和冲劲,在他过于冒险时也敢于争辩。如今她和弟弟王冠杰都接棒了父亲的事业,在注入自己的新创意之余,父亲的精神依然深深影响着他们。


1996年,台商王培旺与妻子牵着一对儿女,从台中坐大巴到台北,搭乘飞机抵达香港后,又立即转机飞抵厦门。他们的儿子王冠杰当时才七岁,在他的记忆中,“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不过此行并非观光,而是出于王培旺一个重要的决定:到厦门打拼新事业。

到如今,他们一家已经在厦门度过了二十多年的时光,看着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仅是经济向上发展,更重要的是随着生活品质、市民素质提高而带来的一种安全感。


尊品茶叶主打台湾好茶,同时别具创意地将大陆茶叶与台湾制茶工艺相结合,逐渐在两岸的茶市场有了一席之地。


大陆茶遇上台湾茶

上世纪90年代的厦门,正处于亟待发展的阶段,既有机遇也有未知的风险。起初,当王培旺在台湾继承父辈的鹅毛生意时,他的大哥便率先到厦门同安创办了一家茶叶包装公司。经大哥介绍以及亲自前往厦门考察之后,王培旺决定举家到厦门经营茶叶生意。1995年,王培旺带上500万资金,在厦门成立了台湾尊品茶叶有限公司。

当年的王培旺,面对的是一个全然崭新的茶领域。“不过我爸从前头脑很好,人也很勤快,他真的是从头开始学习有关茶的知识,亲自跑去茶区跟茶农了解情况。”如今说起父亲的创业经历,王冠杰的言语之间依然充满了敬佩,他介绍说,尊品当时主打台中地区的茶,包括几大著名产茶区:梨山、大禹岭、南投的福寿山农场以及南投的鹿谷乡等地,这些产茶区因为地处海拔较高的地区,所出产的高山茶品质俱佳。当王培旺自信地将台湾的好茶带到大陆后,却遇到了一个尴尬的情况:在当年大陆的茶消费市场上,台湾的高山茶价格还是偏贵,销售很难推动。尊品在早期市场拓销方面,亦不是很理想,加上投入了很多资金,因此亏损不可避免。“所以,我爸就开始研究如何去做一些较平价的茶。”

自此,王培旺开始接触大陆一些产茶区的茶农,尝试用大陆的茶叶,结合台湾的制茶工艺,做出符合台式口味的茶。譬如将台湾的乌龙茶与大陆的人参做拼配,推出具有保健功效的人参乌龙茶,以及采用台湾工艺做出的台式铁观音。这样的做法在当时并不被看好,王冠杰解释说:“台湾那边会觉得,我们这种做茶方式很乱来,是破坏台湾的茶市场;大陆这边也不认可我们用这种方式卖茶。”

尽管为此交了不少“学费”,尊品还是坚持这样的经营方向,此后逐渐在两岸的茶市场有了一席之地。如今有许多台商用福建、广东、云南等地的茶叶做成台式茶,再返销回台湾,王培旺早期“超前”的做法在当下反而成为一种潮流。提到这点,王冠杰还是感到很骄傲,他说:“虽然一开始两边都不看好我们,但是十年、二十年后,他们反而开始羡慕我们率先来大陆开拓市场,而且用这样的方式将茶又带回台湾。”

父亲事业的成功,在王冠杰看来是一种顺应时代与个人的性格使然。他解释说:“虽然说,老一辈的生意人,只要够勤奋就一定能赚到钱。我爸除了勤奋,更重要的是交际能力非常强,而且他行动力非常强,也乐于帮助别人。他的这些能力我们目前还是达不到的。”



2021年,王乃仙在尊品的茶叶工厂内同员工一起为茶叶的加工及包装做准备。



尊品公司的员工将茶叶放在竹筛内来回揉搓,另一些员工将茶叶放入揉捻机内,使其滚动成卷曲状。



尊品茶叶走遍台湾许多著名茶区寻找好茶,其中就包括南投一代的产茶区,譬如福寿山农场以及鹿谷乡等地,这些产茶区因为地处海拔较高的地区,所出产的高山茶品质俱佳。



搭起两岸经贸之“桥”

虽然当时年纪尚小,但王乃仙和王冠杰姐弟依然记得父母亲创业时的艰辛。在王乃仙的印象中,90年代的厦门也就思明区一带比较热闹些,其余地方在环境、治安方面还不算太好,因此他们一家选择在中山公园附近租了一套别墅,办公室设在楼下,家人则住在楼上。在王乃仙记忆中,“爸妈做生意很忙,经常到处出差,都是保姆和公司员工在照顾我们。我和弟弟也转学到厦门的公园小学,我读三年级,他读一年级,有时候家长会都是公司里的姐姐帮忙去开的,也是考虑到安全问题,我们上下学都是司机接送的。即使我们已经长大了,依然跟他们保持很密切的联系,甚至有25年前就来公司的员工,到现在还担任我们公司的会计。”

据王乃仙说,王培旺经常比员工更早到公司,他不会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命令员工,更多时候是像朋友一样的相处,“我们有一个元老级别的员工群,我爸很清楚地记得在公司任职的每一个员工的生日、生肖,也时常会在群里发自己有所感悟的文章,当然也有一些心灵鸡汤啦!”正是因为充满热忱且善于交际,王培旺注意到身边不少台商虽有“登陆”的意向,但苦于没有适合的渠道,因此他萌生了“为想来大陆投资的台商牵线搭桥”的想法。

2009年,王培旺在厦门创立了“台湾两岸情经贸交流协会”,这是一个通过各式展览活动,协助台商寻找大陆商机与合作机会的平台。后来,搭建这个平台的人正是王乃仙。她从18岁起就跟着尊品到各地参展,积累了许多参展经验,有时王培旺参加台商协会的聚会也会带着她,教她如何与长辈打交道。“我爸告诉我,要做这个平台,你自己想办法去找项目、招商,去洽谈展览。”于是,王乃仙从平时有联络的台商长辈开始接洽,“从前做生意都是很传统的,要时常登门拜访、打电话联络。”她就这样一家家拜访,询问对方是否愿意一同出去参展,第一次就带了30家台湾厂商参展,虽然过程很辛苦,她也收获了成就感。

如今王乃仙早已接过父亲的事业,作为台湾两岸情经贸交流协会秘书长,她在展览业务、策展交流活动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感觉自己有点像在行走江湖,就是五湖四海结交朋友,既结识了很多良善企业,也为他们之间搭建桥梁。”她在协会里也见证了两岸的发展,从早期台商带来参展的农产品,到后来随着两岸交流频繁,参展的企业囊括了文创、美容、艺术等各个生活领域,一直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台湾科技行业也加入其中;当然,她还见证了许多企业顺应时代发展而不断转换思维,“有些企业选择转战到其他产业,有的则是逐渐从线下转线上,不过我们一直都保持密切联系。他们有时也会感慨大陆当下的发展环境变化之快,敬佩我们协会能一直以参展的形式帮助更多台商在大陆找到市场。”



2013年,尊品团队参加宁波食品博览会,他们通过组织台企参与展会,帮助台胞在大陆寻找新商机。




2010年尊品组织的台商参展队列中,产品以台湾农产品居多。多年来,王乃仙见证了“登陆产品从农产品到科技新品的转变。



“二代”的传承与创新

继承家业还是自己闯荡,是“台二代”所面临的永恒命题。对此,王冠杰的回答很直接:“你觉得二代有选择权吗?”他在读完大学第一学年后,就选择进入社会这所“大学”再学习,先和姐姐王乃仙一起在台湾两岸情经贸交流协会做参展相关的工作,也收获了不少参展经验。因为看重台湾两岸情经贸交流协会这个平台,王培旺一开始并没有要求儿女接手尊品的事业,2020年3月他因病辞世后,王乃仙姐弟便决定分工合作,将父亲最重要的两大事业发展下去。

王乃仙继续负责协会的工作,此外还成为一个特别的“群主”。在微信开始流行时,王培旺创建了一个“福建群”,成员有台商、台青、台干甚至还有台湾妈妈们,他经常组织大家聚会交流,话题不仅是在福建投资发展、生活方面,还有爱心众筹。王培旺去世后,王乃仙点开他手机的福建台商微信群,惊讶地发现里面每个人的名字、职业、居住地都标注得十分清楚,“我接手时一共四个微信群,约1500多人。”她回想着父亲是如何当好群主的,继续遵照他从前的管理模式,管理这些微信群。话说着,王乃仙有些动容:“很多群友依然很想念他,时常在群里发他们从前聚会的照片,有时候我管理得不太好,他们还会说想念从前的群主。”对她来说,这些微信群是父亲留给她的礼物,尤其在父亲离世那段时间,这些人脉的力量也给予了她和家人许多帮助。

王冠杰则像父亲一样,从零开始学习茶的知识,他说:“我是不抽烟不喝酒的,因为品茶需要敏感的味觉和嗅觉,现在我的口腔就很敏感了。但我爸就不是这样了,有时候他乱弄一通,我就很生气,可是他这门生意还是做得很成功啦。”

不同于父亲,王冠杰有更多渠道去获取茶的知识,并且以年轻人的思维去思考公司将来的发展,“目前我们还是以批发以及客制化礼盒为主,我觉得茶一可以同各个领域进行连接,除了婚庆,我比较想做的是与户外运动相连接。”

王冠杰所设想的“户外运动+茶”模式,来自于他对户外运动的喜爱,“当我们想去爬山或是运动时,为什么不会想到带杯茶喝呢?主要原因就是传统泡茶工序太繁杂了,因此我们想到以创意的包装来改变这种观念。”说话间,他将一只细长的茶包放入杯中,用滚水冲泡便是一杯茶水,而后指着包装上分布的小白点解释道:“这些小孔的设计让茶包内的茶叶充分与水接触,实现更便捷的‘泡茶’,而且材质是可降解的;考虑到受众可能会在户外待很长时间,要挑选耐泡的茶叶,确保味道不苦不涩,我们尝试了福鼎的白茶。”

在尊品办公室一旁的柜子上,摆着一张王培旺在健身房的照片,“我爸很喜欢运动,我们从小就被他带着去跑步、游泳。”王冠杰坦言,自己在运动这一块也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不过对运动的感兴趣还是自己后天培养起来的。”目前他和姐姐准备推出一个面向年轻的户外运动群体的茶品牌,在设计品牌Logo时,他们想到了一个可爱的老虎形象,这是父亲王培旺的生肖,这也是他们对父亲的一种纪念。对王冠杰而言,这个新的品牌也算是将自己的兴趣与父亲的事业结合,进行有趣的尝试,“一步一步走吧,这是我目前对它的态度。”



尊品茶点工厂内,工人正在包装樱桃香茄,除了茶叶,尊品茶叶公司还推出茶食和茶点。



尊品茶叶目前推出了客制化的礼品,与不同企业合作,定制专属的茶礼盒。


>对话新生代

接班,能在多岗位历练



《台海》:您是如何看待台湾两岸情经贸交流协会的?

王乃仙:在参与协会工作时,我深切感受到两岸之间关系的转变,尤其在当下两岸关系敏感、台湾方面不接触、不带团的情况下,我们这样的民间企业协会,就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因为想要前往大陆发展或转型的台湾企业非常多,对他们来说,参展是一个很好的“进陆”方式。我父亲当年也是跟着厦门商务局、厦门经发局组织的参展团到处参展,从中看出了商机才创办协会的。疫情之前,我们一年最多安排32个展览项目,如今考虑到省外城市的风险,带团的数量和次数也相应减少了。

《台海》:在接触老一辈台商和新一代台青时,二者最大的区别是?

王乃仙:区别还是挺大的,尤其这些年随着大陆经济发展,我们对接的企业也有从服务老台商到新台青的转变,其中老台商格局比较大,给出的预算比较多,同时对参展的期望值也更高;台青的格局就比较小,有些是自主创业所以经费不多,对参展的考量也就更多。在服务他们的过程中,我看过很多转型成功的案例,当然也有不少转型失败的企业,这些都和大环境产业的需求息息相关。

《台海》:虽然一开始没接触茶叶,但在你接手尊品的业务后有感受到茶的魅力吗?

王冠杰:我认为茶不是商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介质。可能今天一群人坐在一起喝茶,因此产生想法的碰撞,或是促成合作。就算生意没做成,但你收获了一个朋友,那就是这杯茶的意义。相较于老一辈做生意的方式,年轻一代更具有互联网思维,表现在尊品上,我不希望我们只停留在传统批发销售上,可以尝试跨领域搭配,让茶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台海》:您怎么看待“台商二代”这个标签?

王乃仙:在我看来,“二代”所指的是有可能接手父辈事业的年轻人,当然我身边也有一些不愿意继承家业的台商二代。当初我接手家里的事业,是因为父亲对我说:“你在外面上班,可能就一个岗位学习一个技能。在家里公司,从工厂、业务、财务直到管理,都能很全面地掌握技能。”他培养许多员工,也有自信将我培养出来。

王冠杰:台商二代这个身份既有乐也有苦,乐的是你在工作上不会有迷茫,不用经历从基层慢慢熟悉人事关系、然后升职的过程;苦的是不可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有时候甚至在很年轻时就要去承担家业,挑起公司的重担。无论哪一种都有好有坏,要自己把心态调整好。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